股票论坛
标题:
双降”与A股 该清醒认知当前格局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滴滴点点
时间:
2015-10-26 16:16
标题:
双降”与A股 该清醒认知当前格局了
本次10月24日再次“双降”,笔者认为仍然像过往一样,属于重大利好,比“再抵押、再质押”政策更好,是全力缓解通货紧缩的良方。中国通过大举发展低端制造业配合出口贸易顺差积累外汇储备的历史阶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央行“双降”解读:为应对两个问题
从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方案来看,很可能为了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银行贷款客户(包括企业和个人)融资意愿不高,资金用途偏少;其次因为央行外汇储备在9月继续出现大量流失,所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外汇占款,使其流入实体经济适当补充流动性。这两个问题经过央行和媒体的淡化,已经看不出本来“狰狞”的面目。实际上却是比较明显的经济不好迹象,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5%,按照每次降息0.25%来计算,央行仅剩6次机会降息,之后就会进入日本和部分欧盟国家的零利率时代。届时,一个世界发展最快且最适宜投资、最吸引国际热钱的神话,将会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从存款准备金率来看,央行外汇储备持续减少趋势没有实质性改变,笔者曾经多次通过图表形式绘制出“45°角失速下跌”的外储数据变化方向。这两个难题同时出现,逼迫央行在2015年8月25日首次“双降”后两个月内好戏重演,更有市场分析师认为年内12月份很可能再次出现类似调控,作为对美联储年内最后一次加息窗口的回应。由此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探索出一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明显规律。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始终强调招商引资、引入先进技术、扩大贸易顺差,最终通过增加外汇占款流通,实现人民收入快速增长。这种模式虽然快捷有效,充分利用了国内大量新增劳动力效应;却不知不觉触发了一个现象:大量商品出口到国外,换回巨额外汇同时更加巨额人民币通过外汇占款模式发行,造成了货币供需失衡。相应的货币买不到等价商品(因为商品出口国外了),所以通货膨胀几乎成了这个时代常伴左右的经济新闻台词。通货膨胀催生了中国金融行业、地产行业、古董工艺品收藏行业的飞速发展,这些行业具有统一的特征:资本高度密集、商品大幅溢价!
那么自2014年9·30楼市新政,2014年11·22利率拐点之后,上述经济特征已经彻底发生逆转,或者说一个旧时代正在结束。用官方语言描述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经济数据趋势分析
[attach]6896[/attach]
通过2010年底至2015年1-2季度GDP数据统计连线,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地直线,2010年4季度开始由11%左右下滑至2015年3季度最新统计数据6.93%,这种趋势非常明显,过程中几乎没有明显反弹。这里暂时不去讨论上一个经济周期高速增长的原因,只需客观认识目前的状态。在透支了房地产行业增长、土地出让交易、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之后,同是亚洲人口大国的印度,2015年GDP增长率目标已经锁定8%!令人生畏。
[attach]6897[/attach]
通过观察CPI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早在2014年初,2%左右的增长率已经说明中国制造业陷入产能过剩阶段。原因不复杂,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迫使低端制造业外迁和美国开展恢复制造业第一大国计划,导致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开始滞销,这种情况与前文描述的通货膨胀阶段,商品出口外汇流入现象正好相反,所以当前我国的经济状态明显是通货紧缩特征!再加上2014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大胆预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5元关口,以及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行新一轮“汇改”触发国际市场沽空人民币,形成央行外汇储备恐慌性流失,最终导致通货紧缩状况升级,倒逼央行8月25日实施“双降”应对资金缺口。
[attach]6898[/attach]
央行制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外汇占款过度泛滥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现象,因此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变化趋势,可以侧面窥探央行调控货币流通态度。如果存准率调整速度大于利率,说明外汇大量流入同时社会融资意愿不高;反之存准率调整幅度小于利率,此刻央行已经清晰认识到缩减外汇占款数额流通,不利于国内货币流通环节和融资成本降低。目前的状况基本属于后者,对比下图外汇储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端倪。
[attach]6899[/attach]
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增长趋势,在2014年6月达到峰值接近4万亿美元,但受到《人民日报》一篇“汇率破5”为主题报道的警醒,再加上当时国内很多经济学家统计房地产建设量大大超过中国人口数量,足以满足全世界34亿城镇人口入住。一时间先知先觉的行业精英、华人首富、投资大鳄们纷纷开始抛售、暂停国内投资(主要是房地产这种高资本密集,低科技含量的傻瓜式标的),竭尽所能套现离场、开拓海外投资新渠道。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5年8月11央行主导的“新汇改”,正是外汇占款加速流失逃离中国的阶段。才一年时间,接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流失掉5千亿,并且这种趋势并没有减速和逆转的迹象。至此我们几乎可以确认,中国通过大举发展低端制造业配合出口贸易顺差积累外汇储备的历史阶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是时候清醒认知当前格局了
中国央行10月10日发布关于融资再抵押、再质押政策,被很多市场人士称为信贷量化宽松政策,堪比2009年4万亿投资经济刺激计划。笔者由于工作原因数年来接触很多民营和国营控股企业,自2009年四万亿投资之后这些企业获得大量贷款用于生产制造和新项目研发过程,此后的数年间,随着信贷额度逐渐年少和货币政策紧缩,当初登门送钱的银行信贷员,摇身一变成为催债的“厉鬼”一般咄咄逼人。他们往往要求企业首先还给银行本金和利息,然后再通过信贷通道重新发放贷款给企业;但是很遗憾,大量企业将本息如数奉还之后,却再也没有拿到承诺的资金,导致生产停顿、项目研发流产。当年苦于资金来源的企业老总,不得不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妥协,默默承受20%~40%的年息,苦苦支撑资金链完整,期待有一天银行重新眷顾自己。
这个过程中,催生了席卷全中国的“理财产品热潮”,大量信托产品、资管产品、有限合伙基金、“影子银行”产品充斥市场。用款企业通过上述方式“盘活存量资金”、“引用民间投资”形式,虽然暂时存活下来,却逐渐沦为高利贷的宿主,最终仅凭借“资本运作”苟延残喘。至于后来铺天盖地的基金违约事件,笔者不再多谈。究其根源两个原因:首先过度放贷造成资本泛滥,放贷过程也有很多不合规现象;其次,在出口贸易不利情况下,中国的内需状态始终低迷,好像“扶不起阿斗”一般绵软。内需无力,通过对比中国GDP增速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就可以找到答案,本文暂不涉及中央财税改革话题,或许将来笔者有机会参与敏感话题探讨和研究。
本次央行推行再抵押、再质押贷款融资策略,并不等于通过信贷通道向市场投放7万亿资本。相反,再抵押、再质押策略很大程度上对过去那些不合规、有漏洞的资金出项做出补救措施。力争减少抵、质押物不足值;重复抵、质押现象对银行体系呆坏账率的恶劣影响。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当前存款利率1.5%,贷款利率4.35%,其中利差为2.85%,这2.85%当中包含了银行的利润和风险抵御准备金。2015年4月17日总理视察工商银行总行、国开行期间,网络媒体爆料工商银行呆坏账率达到1.13%,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呆坏账率已经接近2%;因此,在呆坏账率逼近银行业利润之前,为了阻止中国债务危机爆发触及系统性风险,央行的举措非常正确有效,但也是无奈之举。当然,笔者上述分析仅仅引用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以及公众可以随时查阅的公开数据,其中可能不够严谨,也未能考虑到所有突发和潜在状况,得出的结论大致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的方向,将来结合时间窗理论,才可以做到相对精确。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对投资A股有什么启发
最后回到我们熟悉的A股市场,通过历史上的几次降息、降准来预测未来走势:
[attach]6900[/attach]
本轮从2014年底开始的跨年度牛市,始终伴随着央行降息和降准步伐,图中所标注的箭头所示,2014年11月22日降息直接引导了牛市启动环节,2015年3月1日和5月11日两次降息均实现了加速行情上涨的目的,上证指数由2500点直冲5178点,指数翻倍情况下个股精彩呈现涨停、翻番大戏!2015年6月28日央行再次降息,企图对冲半年末回收、考核存款的风险,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次降息被称作年内“最无序策略”,当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正在进行成员轮换工作,犯下信息披露不及时、降息与考核冲突等失误,有所解释空间。紧接着8月26日央行配合中央汇金公司救市行动,果断抛出降息、降准双响炮,刻画了2015年上证指数最低点强烈反弹丰碑,为后来的25个交易日横盘创造了良好底部格局,给全体A股投资者一个喘息的机会。本次10月24日再次“双降”,笔者认为仍然像过往一样,属于重大利好,比“再抵押、再质押”政策更好,是全力缓解通货紧缩的良方。
笔者在上一篇分析报告中已经针对医药和服装等防御性品种做出具体分析,说明了其在当前条件下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性。时至秋末冬初气温骤降,头疼脑热流感即将泛滥;保暖衣物生产销售将迎来高峰。稳健投资者可以利用春种、夏长、秋收、冬歇的简单规则用于投资分析。
作者:
水滴
时间:
2015-10-27 21:09
全面有道理有深度的一次分析
欢迎光临 股票论坛 (http://100000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