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月触底反弹

[复制链接]

司马

Rank: 7Rank: 7Rank: 7

听众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今年6月15日大盘见顶回落以来,笔者一直不太看好市场的中期走势。尽管在7月和8月上旬预见了市场的短期反弹,也仅仅是为了与外部环境和政策导向相适应,不愿因一路看空而过分打击投资者的热情——毕竟,大家从鼎沸的气氛中突遇严寒,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调整的大格局

       如果我们不是用情绪代替理智,尊重经济运行和市场博弈规律,应当承认这次下跌是客观和必然的。

       市场能在两个多月下跌2328点,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从根本上说,是我们对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在资本市场急于求成导致。2007年大牛市的盛极而衰与今年股市的暴跌何其相似,难道2008年股市的暴跌,真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看看附图大家应该有所醒悟。

       上证指数能够冲过上轨只有两次:2007年3月和2015年3月,突破后的结局也极其相似。上证指数25年走势形成的运行通道,反映了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对股市运行的约束,股市一旦突破这个约束,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2008年股市跌到1664是市场对过分上涨的正常调整,即使4万亿刺激计划以后,市场依然逃脱不出这个制约,在2013年依然跌到1849点。如果今年股市不疯涨到3800点之上,即使有再多的融资,再多的败类,再多的敌对势力,也不可能导致这么大的金融动荡。既然我们把股市泡沫吹到这个地步,只能承受其破灭后带来的痛苦,出来混,总要还的。

       调整的极限

       我们不要动辄用“大牛市”和“大熊市”这类字眼煽情,去年三季度启动的行情既不是大牛市,现在我们应对的也不是什么大熊市,不过是激情过度和认知偏差导致的一轮股市“躁动”,损失大一些而已。既然问题出来了,总要解决的,我们需要探讨市场调整的极限。

       根据历史经验,迄今为止的下跌属于正常调整,目前也不能说2850点就已经是回调的极限了。

       与2008年行情比照,可能出现三种情形:1,比较乐观的预期是,行情在3000点附近企稳,并经历一两个月的底部震荡,在第四季度发动反弹行情;2,比较中性的预期是,行情从下周起再度下穿3000点,经过半个月抵抗式下跌在2500点企稳;3,悲观的预期是,投资者情绪失控,市场恐慌性下跌到2200点附近。



       下跌的主要因素和对冲力量

       市场下跌是有惯性的,从动量平衡的角度看很难在目前止跌,而其诱发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场外融资盘的清理。尽管场外融资盘已经清理了不少,但有些投资者不甘损失急于翻本儿,继续维持较大的场外股票融资,初步估算这部分融资的数量在4、5千亿左右。其次是大股东股票质押融资的平仓效应。按目前披露的数据估算,临近平仓线的市值在3000亿元左右,目前多数银行还没有实行强制平仓,如果强平会引发连锁反应。当然,如果政府做好银行的协调工作,大部分平仓未必会执行,这要看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最后是场内融资,按照目前每日递减情况看,估计还有2、3千亿左右需要退出。

       当然,政府也准备了相应的护盘资金,证金14000亿的拆借头寸,应该与退场资金形成比较充分对冲,二者旗鼓相当,难以猜测的是投资者的情绪和护盘资金出手的速度。正是由于几个不确定因素,导致市场可能出现2200点、2500点、3000点三种不同的调整底线。

       展望市场下跌,并不表明恐慌,相反,到了准备抄底的最佳时刻。按照场外资金清理的节奏,这个大底部的出现应该在9月份的第三周,也就是股指期货结算的那一周。可选择9月大底中的潜力股,从长远来看,新兴产业股票是最有弹性的东西,但是由于这些股票大多有场外融资盘参与,在近期的跌幅可能会较大,过早进入难免短期被套。反之,买入低估值品种可能会提前止跌,但反弹真正展开的时候,这些股票未必继续升势。但只要时机选对,9月中旬的反弹可能是今年下半年最大一轮上涨,其盈利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相对较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心果 +30 收起 理由
方二哥 + 3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首页|手机版|小黑屋|帮助中心|桂ICP备14001964号

GMT+8, 2024-11-25 07:05 , Processed in 0.1455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