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根据美国股市市盈率警告股市已经被高估。他的担心来源于他自1980年代初就一直研究的衡量市盈率的方法,即希勒市盈率。
早在1996年,希勒就表示了对美国股市被严重高估的担心。当时希勒市盈率已经上升到24倍,而长期平均水平大约为17倍。在同年12月,格林斯潘受希勒言论的影响,做了著名的“非理性繁荣”的演讲。尽管有这些警告,股市依然不断攀升,而希勒市盈率在200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最终破灭前,达到了43倍的历史最高值。
其后,在网络泡沫破灭后的复苏时期,希勒市盈率并没有掉下来,甚至没有跌至平均水平。股市基本上只是从荒谬的高估到显著的高估。在希勒的各种著作,以及其在2006年和2007年期间电视上的露面中,他仍然认为股票是被高估的。
当我们将目光放回到历史中时,我们可以看到,希勒市盈率一直有着对十年后的股市表现的优秀预测。高市盈率(一般大于20倍)总是意味着股市表现将会不佳。我们看到,1990年代末的高市盈率水平几乎导致了美国长期投资者“失去的十年”。
这些结果可以使我们得出结论,希勒市盈率可以为美国投资者长期资产分配提供有用的信息。我们最初感到很惊讶的是,每年根据希勒市盈率调整投资组合比例,并不会比在每十年期初就确定组合产生显著的更好的结果。显然,年度调整主要是为了应对短期的随机波动和短期趋势的影响。最初的资产分配设置对于长期绩效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时间点和估值安全点尤为重要。
当然,按照希勒市盈率以及相应的投资方法来进行资产配置,投资者有时将不得不坚持一些看似极端的立场。例如,依据该方法的建议,在1995至1999 年期间,我们将投资尽量少的份额在美国股票上。但这个时期股票收益率每年平均在25%以上,所以坚持这样的分配原则会是一个挑战,但是该战略在长远看来会得到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