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对于股市的传统描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过去国内老股民通常抱怨,经济增长那么快,股市的表现却如此差。意思是股市没管好。不过,股市与经济或多或少总是相关的,如果无关,那么为何投资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宏观经济。
因此,还有一种能够广为认可的说法:股市与经济关系,就像狗与牵狗人之间关系,狗有时可以跑在人的前面,有时也可以落在人的后面,但终究是被人牵着的。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资本市场的价格都是远远脱离基本面。尤其对于A股来说,它们与经济基本面的距离更远。
还记得A股曾经历技术分析时代吗
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国内股市研究曾经是技术分析的天下。时间大约在1990-1995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说,中国股市的25年历史里,其中有20%的年份投资者都是搞技术分析的。当然,现在仍然不少人还在做技术分析,但主流的分析师们则不屑于这种不需要专业背景的分析方法了。
但实际上对于目前A股而言,用基本面解释不了的现象,用技术分析倒是完全可以解释的。按我的逻辑,A股市场是高度管制的市场,管制则会导致价格扭曲。比如,A股中与H股同股不同价的股票比比皆是,有些价格之间的差异非常大,甚至股价相差5、6倍。这就无法用基本面来解释了。即便目前沪港通已经实行了一年多,A+H的溢价率也没有下降。而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都已经15年了,与A股的价差依然还是很大。
管制的市场会导致价格扭曲,开放的市场同样会出现价格扭曲,区别在于,管制会导致价格长期扭曲,而开放市场的价格扭曲是短期的。
据说美国最早做技术分析的大师,会居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得不到任何信息。每天股市收盘后,会有人给他送来当天交易的各项数据,他根据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来预测股价走势。因为量与价的变化实际上是所有信息的反映,而他则要避免各种市场噪声来影响他的判断。
所以,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泛滥、信息传播极速的时代,真的是有太多的信息来干扰我们的判断,有太多的利益或情绪来影响分析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既然价和量的变化能够反映所有信息,那为何就不能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摆脱宏观和微观基本面的困扰呢? |